进入12月份,距离2023年收官实盘配资开户平台,仅剩下不到一个月时间。
这正是冲刺的关键时间、黄金时刻。
小编综合梳理发现,国庆中秋假期之后,全国至少有16个省(区市)的党政代表团,由书记、省长带队“走出家门”,前往其他兄弟省份考察交流,累计次数超过30次。
也就是说,刚过去的两个月,全国有超过一半的书记、省长在年底密集“串门”——几乎每隔不到一天,就有一场省际对话展开。
如此密度,甚为罕见。
其中,广东是最受欢迎的“取经”之地,共迎接了7个兄弟省份的到访,包括江苏、内蒙古、四川、吉林、陕西、山东、辽宁。
新疆是个好地方,黑龙江、青海、山东、北京、福建先后远道而来。
吉林则是“出门”最勤的省份,除了到访广东之外,还走访了山东、天津、安徽、江苏、浙江。
广东“走亲访友”的频率次之。在对江苏进行“回访”之外,还去了浙江、上海、广西。
此外,出门走访的省(区市)还有北京、江苏、山东、黑龙江、辽宁、内蒙古、青海、西藏、广西、贵州、陕西、宁夏、四川、福建等。
除了“拉家常”,这些“串门”主要聚焦几个关键词:对接重大国家战略、深化省际交流合作、携手推动对内对外开放。
1
对接重大国家战略
“我们将与上海一道,强化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对接。”,广东省省长王伟中率广东省政府代表团到上海市学习考察时如此说。
至27日,广东省政府代表团到江苏省学习考察。这是广东在一个月之内对江苏的“回访”。
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表示,广东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江苏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一翼、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省份,都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担负着重大任务。
交流中,两个“12万亿元俱乐部”的经济大省提到,这次交流,对进一步深化两省交流合作,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协同配合是有力促进。
此前,王伟中在与浙江省的交流中也提到:“希望以此次考察学习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两省合作走深走实,强化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协调联动。”
“战略对接”“战略协同”等关键词,频繁出现在近两个月的省际交流合作之中。
,辽宁省党政代表团赴粤交流。广东省提出,将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东北全面振兴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对接的重要要求,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粤辽深层次交流合作,强化战略对接、优势互补、发展联动,促进两省加快高质量发展、共同迈向现代化。
“服务东北全面振兴是天津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11月初,吉林省党政代表团到天津学习考察,天津市委书记陈敏尔表示。
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表示,愿进一步加强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接,与天津携手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新起点上共谱吉津合作新篇章。
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东北全面振兴……
一个个重大国家战略,也是一个个经济增长极、发展动力源、改革试验田。
如何让这些战略更好对接、协同,在一次次的“串门”中,被反复提及。
在近两个月30多次的省际交流中,考察交流的目的地中,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以及成渝地区占绝大部分,被造访多达20次。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认为,省份之间加强对接,这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更好探索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服务“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毛艳华认为,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有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需要破解:一是它依赖于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没有一个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就没法更好地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二是它依赖于高水平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
2
深化省际交流合作
合作,是密集“串门”中的一个高频词。
携手并进、同题共答——
至26日,广东省政府代表团到上海市学习考察。上海市市长龚正表示,希望在深化高质量发展上相互赋能,在推动改革开放上携手并进,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上同题共答,进一步推动沪粤交流合作再上新台阶,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沪粤更大贡献。
广东省省长王伟中表示,加强两省市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深化浦东新区等与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合作,在产业发展上互促互补、在科技创新上聚力攻坚,共同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协同联动、走深走实——
广东和江苏,都肩负着“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挑大梁”的重要职责。
江苏省表示,将积极借鉴广东先进经验,在更多领域深化合作,优势互补、协同联动,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共同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共同搭建长三角—粤港澳战略协同的桥梁纽带等。
广东则是学习江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经验做法,推进苏州工业园区等产业园区与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和广东省各类产业园区的联动协同发展,共同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支持集成电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高效协同,促进文化、体育、旅游等合作走深走实。
各展所长、优势互补——
“我们迫切希望加强与广东等省份的深度合作。”至21日,内蒙古自治区党政代表团到广东学习考察,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说。
孙绍骋表示,内蒙古区位独特、资源富集,但开放不足是一个短板,广东经济发达,扩大开放的理念超前、经验丰富,愿深化拓展与广东省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务实合作,特别是在推进开放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机制上多向广东“取经寻宝”。
考察期间,内蒙古与广东两省区举行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3-2027年)签署活动。
双方约定,在经贸、资源能源、农牧业、数字经济、教育、科技创新、卫生健康、文化旅游、金融服务等领域持续深化合作。
山海相连、双向奔赴——
“要在优势上再深入挖掘,把闽宁协作伟大事业进一步做得更加精准、更有实效。”至28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政代表团来闽考察交流,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祖翼指出,紧密结合两省区实际,因地制宜加大对接力度,加快双方资源整合利用,深化产业发展、对外开放、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劳务用工、文化旅游、教育医疗等方面协作,不断提供科学路径和持久动力,在优势互补、互利互惠中不断推动新时代闽宁协作结出更多硕果。
“地方政府之间的紧密合作,在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方面具有显著的助推作用。”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表示。
无论是南来北往,还是东西互鉴;
无论是不远千里的“拥抱”,还是山水相连的“握手”;
不同省份在产业、科技、金融等领域不断擦出火花,在改革、开放、战略等方面密集取经对照,互学互鉴,共建共享。
充分发挥优势、彰显特色,深化合作、相互赋能,各地正在把自身优势变为区域优势,共拉长板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效能。
这些,都朝着一个目标在双向奔赴:进一步畅通经济循环,实现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引导产业和经济合理布局。
3
携手推动对内对外开放
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
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广东成为各个省份密集造访的地方。
“在对内对外开放上深化合作,支持辽宁建设东北海陆大通道,搭建双方贸易合作、港口联动便捷通道,共同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辽宁省委书记郝鹏率党政代表团赴广东考察交流时表示。
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表示,深化开放合作,用好辽宁向北对接俄蒙、向东联动日韩和广东沟通港澳、联系海外的开放资源,支持企业并船出海,强化自贸区建设互学互鉴,携手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至10日,陕西省党政代表团到访广东。
这两个省份,一个是千年丝绸之路的起点,一个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此番“串门”,也别有意义。
两省望进一步加强在产业转移承接、对内对外开放、创新驱动发展、文旅融合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领域的互促联动,携手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毛艳华分析称,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内市场规则体系与国际市场规则体系对接转换的地方,其他省级行政区率团来广东学习考察、与大湾区加强对接,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促进全国高标准市场体系及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建。另外,广东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也有很好的优势,省级行政区之间加强产业链的延伸合作,可以共同确保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
长三角、珠三角,是国内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
广东与江浙沪的际遇,更是别有话题。
江苏表示,积极借鉴广东先进经验,在更多领域深化合作,优势互补、协同联动,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共同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共同搭建长三角—粤港澳战略协同的桥梁纽带,共同建设人才发展高地,为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更坚实的支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展现应有的担当作为。
浙江表示,愿和广东一道,全力以赴推进深化交流合作,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人文交流上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赢发展,携手畅通区域协作“大通道”、打造对外开放“大平台”、激活创新驱动“大引擎”,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多贡献、展现更大担当。
上海表示,当前,上海正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努力在新征程上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和广东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都担负着重要使命,面临诸多共同课题,合作空间非常广阔。
这么多省份的“串门”,携手推动对内对外更大程度、更高水平地“开门”,在改革开放迎来45周年之际实盘配资开户平台,有着不一样的意义。